首届中国.鱼台杞柳博览会,2019年12月31日在鱼稼里举行。
追笨溯源 不忘初心
鱼台的杞柳种植起源,可以追溯到1966年,杞柳编织艺人刘成俊因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治理南四湖,从微山县搬迁到鱼台县清河镇巩庄村。下983年,在刘成俊的建议下,时任巩庄村支部书记张乐杰带领人员从微山县鲁桥镇引进4万斤杞柳种苗,开始了杞柳种植。2004年,县林业部门对杞柳种植实施无偿提供种苗的政策,种植面积迅速扩大,发展到了万余亩。2006年,鱼台县金柳园工贸有限责任公司、鱼台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、鱼台县鲁领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杞柳加工企业相继成立,并将杞柳产品销售到国外,走上了出口的道路,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得到大幅提升。根据市场的需求,杞柳种植从单一品种发展到以大青皮、大红头、大青头为主的下10余个品种。
立足当下 牢记使命
目前,鱼台杞柳种植主要采取“企业+行政村” “企业+合作社” “企业+农户”的模式,种植面积3万余亩,从事加工农户8900余户,专业技术工人600余人,产品研发人员下00余人,共计带动20000余人就业,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、产供销一条龙
的生产格局。鱼台县现有杞柳深加工企业30余家,其中具有出口资质企业10家,规模以上企业11家。产品主要以柳帘、柳篱笆、伸拉帘等园艺品为主,辅助柳编工艺品,产品款式达200余款,畅销欧盟、北美和东南亚等22个国家。企业一方面通过外贸公司签订订单进行出口,另一方面通过广交会、德国园艺品博览会,直接和客户签订订单,可实现经济总产值5亿余元。
畅想未来 砥砺前行
通过土地流转,实现杞柳规模化集约化种植,建设标准化杞柳种植基地通过规划建设杞柳产业园区,做大做强杞柳产业;进一步完善杞柳工艺品展馆,杞柳园艺品展馆杞柳研发中心、杞柳培训实践中心、杞柳旅游观光带,大力引进人才,全方位发展杞柳产业。逐步形成以杞柳种植为基础(第一产业),柳编产品加工为引领(第二产业),柳编文化旅游为特色(第三产业)6勺三产融合发展模式,立足五大发展理念,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。
|